500個貧困村退出,貧困發(fā)生率降至7.1%
開欄的話
隨著2019年新年鐘聲的敲響,我們距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。
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是我們黨向人民、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。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是底線任務。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,而涼山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(qū),是全國“三區(qū)三州”深度貧困地區(qū)之一,成為影響全省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。
從為“懸崖村”揪心,到2018年春節(jié)前夕赴涼山考察脫貧攻堅,再到2019年新年賀詞中專門提到涼山州三河村兩戶村民,對于大涼山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貧困老鄉(xiāng),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。
涼山目前面臨著深度貧困與惡劣自然條件、薄弱基礎設施、落后思想觀念等相互交織的突出問題,脫貧攻堅形勢嚴峻復雜、任務繁重艱巨,可謂典型的貧中之貧、困中之困、堅中之堅。
打贏涼山州脫貧攻堅這場硬仗,時間緊、任務重、挑戰(zhàn)多、要求高。省委、省政府提出,唯有以最大的決心、最嚴的標準、最實的舉措、最有力的行動,一鼓作氣,盡銳出戰(zhàn),才能攻克深度貧困堡壘,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
2018年6月以來,我省出臺34條綜合幫扶特殊政策措施,派出5700多名干部組成的綜合幫扶工作隊……采取超常舉措,向涼山州深度貧困發(fā)起總攻。半年多來,這些超常舉措已取得一定成效。但人到半山路更陡,我們必須以更大力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。
為持續(xù)壓實涼山脫貧攻堅責任,即日起,本報推出“向深度貧困發(fā)起總攻·涼山戰(zhàn)報”專欄,圍繞省委、省政府的階段性重點部署和安排,聚焦脫貧攻堅中的涼山鏖戰(zhàn),為您帶來涼山脫貧攻堅的“一線戰(zhàn)報”,為涼山脫貧攻堅鼓與呼。敬請垂注。
本報訊(記者 侯沖 何勤華)2018年涼山州減貧19.9萬人、退出貧困村500個,貧困發(fā)生率從2017年底的11%降至2018年底的7.1%。目前,涼山還有貧困人口31.7萬人、貧困村618個、貧困縣11個。這是記者1月1日從涼山州脫貧攻堅辦獲悉的。
涼山彝區(qū)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,是影響全省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。去年以來,我省堅持目標標準,下足“繡花”功夫,加碼加力幫扶涼山破除深度貧困堅冰。
2018年6月,我省專門為涼山出臺12個方面34條政策措施,提供真金白銀的政策保障;選派5700多名干部組成綜合幫扶工作隊,分赴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開展為期3年的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。截至目前,涼山共有各類幫扶干部1.1萬多人。
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,2018年涼山脫貧攻堅交出年度“答卷”——
產業(yè)發(fā)展方面,去年涼山投入17.02億元,大力發(fā)展生態(tài)林業(yè)、果薯蔬草藥等致富產業(yè)。深度貧困縣轉移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68.47萬人。
基礎設施方面,新改建農村公路2528公里,12.79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,500個計劃退出村實現(xiàn)寬帶網絡全覆蓋?! ?/p>
教育醫(yī)療方面,深度貧困縣小學、初中入學率均在96%以上,“學前學會普通話”行動覆蓋11.1萬名適齡兒童,全州所有貧困人口均參加了基本醫(yī)療保險。
今年,涼山計劃實現(xiàn)14.1萬人脫貧、318個貧困村退出、4個貧困縣摘帽。為順利完成年度目標,即將印發(fā)的涼山2019年脫貧攻堅“春季攻勢”行動方案,圍繞項目開工、控輟保學、產業(yè)扶貧等8項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。
“春季攻勢”行動方案已定,落實是關鍵。記者了解到,下一步涼山將組建暗訪組分赴各縣(市),開展常態(tài)化暗訪;州紀委、州委組織部將成立暗訪問效組,按時按期、原地原村回訪,對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整改不力的,當場問效問責。
2018年12月30日,記者探訪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(xiāng)洛果村脫貧攻堅。圖為建設中的彝家新寨。 本報記者 楊樹 攝
記者走進普格縣洛果村,探訪產業(yè)脫貧之路——
蔬菜改種草莓 改出脫貧新路
一線探訪
□本報記者 侯沖 何勤華
2018年12月30日上午,下了一整夜的雪后,在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(xiāng)洛果村,山巒、田野、道路處處銀裝素裹。
在村里的草莓大棚基地里,一排排大棚像威武的士兵沿著緩坡整齊列隊,它們守護的不只是棚里的草莓,更是這個彝家村寨紅紅火火的致富夢。
一座棚:貧困村探索種植高附加值農產品
走進大棚,記者聞到淡淡的硫黃味。大棚運營方普格縣螺髻山彝嘉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順林介紹,“每座棚里都掛了兩盞硫黃熏燈,用來預防白粉病。”
為防止低溫凍傷草莓,大棚里還擺了幾個炭火盆。村民拉馬莫且歪正熟練地采摘草莓,裝滿一盆后送到基地的包裝車間。在那里,她與工友們一起為草莓“穿”上網套,裝進泡沫內膽,再放入紙盒內。每盒重約3斤,能放60至80顆草莓。
拉馬莫且歪以前種慣了苞谷、土豆,如今又能熟練采摘、包裝草莓。在這里打工,她每天收入50-80元不等,再加上每畝土地1000元的流轉費和年底分紅,一年能在基地掙1萬元左右。洛果村67戶貧困群眾中,就有17戶在大棚打工。
2016年,洛果村建起大棚基地種蔬菜。去年7月,大棚由何順林的公司接手,改種草莓。
為啥不種蔬菜了?五道箐鄉(xiāng)副鄉(xiāng)長唐刃算了一筆賬,受運輸條件所限,洛果村的蔬菜只能銷往西昌,市場太小。而且,采摘一公斤蔬菜人工成本6角錢,“市場上每公斤菜也就賣6角錢,根本沒有競爭力”。
從去年開始,草莓、羊肚菌等高附加值農產品,成了大棚的“新主人”。目前,整個基地種植草莓40畝、羊肚菌100畝、露天蔬菜35畝。
何順林介紹,基地種植草莓優(yōu)勢多。首先是種得早,可提前搶占市場。其次,洛果村海拔2000多米,早晚溫差大,種出來的草莓糖分高。
唐刃介紹,大棚基地里有專業(yè)技術團隊指導草莓種植。“貧困群眾只要在基地打工一段時間,就能掌握技術,回去自己種”。
洛果村第一書記劉維透露,改種草莓、羊肚菌后,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。“2017年,我們村集體經濟僅收入2500元,2018年增加到2.5萬元,今年的目標是4萬元”。
一張網:電商平臺助力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
洛果村有兩條重要的路:一條是緊鄰的省道,去往普格、西昌的客車往來頻繁,村民招手即可上車;另一條是“網路”,通過電商平臺,將村里的農產品銷往全國。
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洛果村益農信息社里擺滿野生菌等農產品,信息員土比日布在電腦前忙著查看訂單,僅2018年12月30日這天,就有15筆購買草莓的訂單。土比日布一般會攢到40單左右,再去草莓基地集中取貨,送到西昌的順豐快遞點發(fā)往全國。
何順林介紹,通過益農信息社的天虎云商平臺,洛果村的草莓已賣出1000多公斤。此外,他們還負責為百果園等線下水果連鎖超市供貨。
洛果村是全省首個開設網課培訓的貧困村,互聯(lián)網元素在這個彝家村寨隨處可見。為吸引更多消費者,何順林請人專門設計了草莓包裝盒的外封條,封條兩側是傳統(tǒng)的彝族紋飾,凸顯當地特色,中間“五道紅”3個大字是公司注冊的品牌。五道取自“五道箐鄉(xiāng)”,紅來自草莓的品種“紅顏”。封條下方是“高山草莓 人間值得”8個字。人間值得,是網絡熱詞“人間不值得”的化用。這是何順林多次考慮的結果,“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打開都市年輕群體消費市場。這個群體對水果品質很看重,對價格不那么敏感”。
記者注意到,封條上有兩個二維碼,分別用來介紹電商平臺和草莓品種。何順林指著兩個二維碼的空白處說,以后還要再加上一個溯源碼。消費者掃碼后,草莓什么時候種的、日常管理、生長及加工情況等,都可通過大棚內的攝像頭看到。
Copyright ©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.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
防范網絡詐騙,遠離網絡犯罪。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(fā)布,真實性、合法性由發(fā)布人負責。詳情請閱讀:免責條款
網站備案:蜀ICP備15033597號-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: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:熊 毅 副主編:陳西萍 吳秋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12-3335853 舉報郵箱:1428735752@qq.com
500個貧困村退出,貧困發(fā)生率降至7.1%
開欄的話
隨著2019年新年鐘聲的敲響,我們距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。
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是我們黨向人民、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。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是底線任務。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,而涼山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(qū),是全國“三區(qū)三州”深度貧困地區(qū)之一,成為影響全省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。
從為“懸崖村”揪心,到2018年春節(jié)前夕赴涼山考察脫貧攻堅,再到2019年新年賀詞中專門提到涼山州三河村兩戶村民,對于大涼山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貧困老鄉(xiāng),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。
涼山目前面臨著深度貧困與惡劣自然條件、薄弱基礎設施、落后思想觀念等相互交織的突出問題,脫貧攻堅形勢嚴峻復雜、任務繁重艱巨,可謂典型的貧中之貧、困中之困、堅中之堅。
打贏涼山州脫貧攻堅這場硬仗,時間緊、任務重、挑戰(zhàn)多、要求高。省委、省政府提出,唯有以最大的決心、最嚴的標準、最實的舉措、最有力的行動,一鼓作氣,盡銳出戰(zhàn),才能攻克深度貧困堡壘,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
2018年6月以來,我省出臺34條綜合幫扶特殊政策措施,派出5700多名干部組成的綜合幫扶工作隊……采取超常舉措,向涼山州深度貧困發(fā)起總攻。半年多來,這些超常舉措已取得一定成效。但人到半山路更陡,我們必須以更大力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。
為持續(xù)壓實涼山脫貧攻堅責任,即日起,本報推出“向深度貧困發(fā)起總攻·涼山戰(zhàn)報”專欄,圍繞省委、省政府的階段性重點部署和安排,聚焦脫貧攻堅中的涼山鏖戰(zhàn),為您帶來涼山脫貧攻堅的“一線戰(zhàn)報”,為涼山脫貧攻堅鼓與呼。敬請垂注。
本報訊(記者 侯沖 何勤華)2018年涼山州減貧19.9萬人、退出貧困村500個,貧困發(fā)生率從2017年底的11%降至2018年底的7.1%。目前,涼山還有貧困人口31.7萬人、貧困村618個、貧困縣11個。這是記者1月1日從涼山州脫貧攻堅辦獲悉的。
涼山彝區(qū)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,是影響全省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。去年以來,我省堅持目標標準,下足“繡花”功夫,加碼加力幫扶涼山破除深度貧困堅冰。
2018年6月,我省專門為涼山出臺12個方面34條政策措施,提供真金白銀的政策保障;選派5700多名干部組成綜合幫扶工作隊,分赴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開展為期3年的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。截至目前,涼山共有各類幫扶干部1.1萬多人。
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,2018年涼山脫貧攻堅交出年度“答卷”——
產業(yè)發(fā)展方面,去年涼山投入17.02億元,大力發(fā)展生態(tài)林業(yè)、果薯蔬草藥等致富產業(yè)。深度貧困縣轉移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68.47萬人。
基礎設施方面,新改建農村公路2528公里,12.79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,500個計劃退出村實現(xiàn)寬帶網絡全覆蓋?! ?/p>
教育醫(yī)療方面,深度貧困縣小學、初中入學率均在96%以上,“學前學會普通話”行動覆蓋11.1萬名適齡兒童,全州所有貧困人口均參加了基本醫(yī)療保險。
今年,涼山計劃實現(xiàn)14.1萬人脫貧、318個貧困村退出、4個貧困縣摘帽。為順利完成年度目標,即將印發(fā)的涼山2019年脫貧攻堅“春季攻勢”行動方案,圍繞項目開工、控輟保學、產業(yè)扶貧等8項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。
“春季攻勢”行動方案已定,落實是關鍵。記者了解到,下一步涼山將組建暗訪組分赴各縣(市),開展常態(tài)化暗訪;州紀委、州委組織部將成立暗訪問效組,按時按期、原地原村回訪,對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整改不力的,當場問效問責。
2018年12月30日,記者探訪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(xiāng)洛果村脫貧攻堅。圖為建設中的彝家新寨。 本報記者 楊樹 攝
記者走進普格縣洛果村,探訪產業(yè)脫貧之路——
蔬菜改種草莓 改出脫貧新路
一線探訪
□本報記者 侯沖 何勤華
2018年12月30日上午,下了一整夜的雪后,在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(xiāng)洛果村,山巒、田野、道路處處銀裝素裹。
在村里的草莓大棚基地里,一排排大棚像威武的士兵沿著緩坡整齊列隊,它們守護的不只是棚里的草莓,更是這個彝家村寨紅紅火火的致富夢。
一座棚:貧困村探索種植高附加值農產品
走進大棚,記者聞到淡淡的硫黃味。大棚運營方普格縣螺髻山彝嘉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順林介紹,“每座棚里都掛了兩盞硫黃熏燈,用來預防白粉病。”
為防止低溫凍傷草莓,大棚里還擺了幾個炭火盆。村民拉馬莫且歪正熟練地采摘草莓,裝滿一盆后送到基地的包裝車間。在那里,她與工友們一起為草莓“穿”上網套,裝進泡沫內膽,再放入紙盒內。每盒重約3斤,能放60至80顆草莓。
拉馬莫且歪以前種慣了苞谷、土豆,如今又能熟練采摘、包裝草莓。在這里打工,她每天收入50-80元不等,再加上每畝土地1000元的流轉費和年底分紅,一年能在基地掙1萬元左右。洛果村67戶貧困群眾中,就有17戶在大棚打工。
2016年,洛果村建起大棚基地種蔬菜。去年7月,大棚由何順林的公司接手,改種草莓。
為啥不種蔬菜了?五道箐鄉(xiāng)副鄉(xiāng)長唐刃算了一筆賬,受運輸條件所限,洛果村的蔬菜只能銷往西昌,市場太小。而且,采摘一公斤蔬菜人工成本6角錢,“市場上每公斤菜也就賣6角錢,根本沒有競爭力”。
從去年開始,草莓、羊肚菌等高附加值農產品,成了大棚的“新主人”。目前,整個基地種植草莓40畝、羊肚菌100畝、露天蔬菜35畝。
何順林介紹,基地種植草莓優(yōu)勢多。首先是種得早,可提前搶占市場。其次,洛果村海拔2000多米,早晚溫差大,種出來的草莓糖分高。
唐刃介紹,大棚基地里有專業(yè)技術團隊指導草莓種植。“貧困群眾只要在基地打工一段時間,就能掌握技術,回去自己種”。
洛果村第一書記劉維透露,改種草莓、羊肚菌后,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。“2017年,我們村集體經濟僅收入2500元,2018年增加到2.5萬元,今年的目標是4萬元”。
一張網:電商平臺助力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
洛果村有兩條重要的路:一條是緊鄰的省道,去往普格、西昌的客車往來頻繁,村民招手即可上車;另一條是“網路”,通過電商平臺,將村里的農產品銷往全國。
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洛果村益農信息社里擺滿野生菌等農產品,信息員土比日布在電腦前忙著查看訂單,僅2018年12月30日這天,就有15筆購買草莓的訂單。土比日布一般會攢到40單左右,再去草莓基地集中取貨,送到西昌的順豐快遞點發(fā)往全國。
何順林介紹,通過益農信息社的天虎云商平臺,洛果村的草莓已賣出1000多公斤。此外,他們還負責為百果園等線下水果連鎖超市供貨。
洛果村是全省首個開設網課培訓的貧困村,互聯(lián)網元素在這個彝家村寨隨處可見。為吸引更多消費者,何順林請人專門設計了草莓包裝盒的外封條,封條兩側是傳統(tǒng)的彝族紋飾,凸顯當地特色,中間“五道紅”3個大字是公司注冊的品牌。五道取自“五道箐鄉(xiāng)”,紅來自草莓的品種“紅顏”。封條下方是“高山草莓 人間值得”8個字。人間值得,是網絡熱詞“人間不值得”的化用。這是何順林多次考慮的結果,“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打開都市年輕群體消費市場。這個群體對水果品質很看重,對價格不那么敏感”。
記者注意到,封條上有兩個二維碼,分別用來介紹電商平臺和草莓品種。何順林指著兩個二維碼的空白處說,以后還要再加上一個溯源碼。消費者掃碼后,草莓什么時候種的、日常管理、生長及加工情況等,都可通過大棚內的攝像頭看到。